NEWS
新聞中心作者: 來源: 更新于:2019年09月09日 06時 閱讀:0
校慶獻禮|追夢的蘭大人——萬橋信息的創業故事
90級英語、國貿本科 96級區域經濟碩士 盧大忠
無論多難,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1992年夏天,校園里的一次散步,我突然想起一個主意:“我們一起創業吧,家里負擔太重了”?!靶小?,她答應得干脆利索:“咱倆一起干”。她叫秦麗霞,我外語系的同學。
后來就有了邊淵、丁守斌,四個蘭大校友的一輩子就交給了這一個夢想,這個夢想結出的果實,就是現在的“萬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甘青寧最大的民營信息化企業。邊淵是蘭大法學碩士、西交大MBA管理學碩士、原蘭大現物系老師,寬容、幽默、魅力十足,負責銷售工作。丁守斌是蘭大管理學院MBA碩士,本科哈工大飛行控制專業畢業,因技術能力突出,年僅27歲就成為中航工業蘭州飛行控制有限公司某設計室主任,負責公司技術和管理工作。而團隊的核心是董事長秦麗霞,公司創始人、西安交通大學MBA管理學碩士,一言九鼎、聰慧友善,沒有她的人格魅力,就形不成一流的合伙人團隊。
今年9月,我們再次回到母校,那個青蔥歲月里夢想啟航的地方,向母校捐贈300萬元,助力母?!半p一流”建設?,F在能以這樣的方式來感恩、回饋母校,是因為母校已經用她的大愛和專業精神塑造了我們。沒有母校的培養,就不會有這樣的我們,也不會有現在的萬橋。
知識為創業的夢想插上翅膀
母校的學科教育是高水平的。聽外語系水天明先生的大學語文課,新文科樓100多人的大教室還要提前搶位置,否則只能在過道里站著聽。
老師們要求也非常嚴格,毓秀湖畔、情人坡下都是我們清晨六點剛過早讀的圣地。那時還有一個大聲喊著晨讀的男孩,多年后我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李陽,他創立了風靡全國的瘋狂英語。
那時我們很窮,但勤奮、求實的校風,練就了我們扎實的學業功底。92年,我和秦麗霞、李林明硬是把一大本別人不敢接的進口計算機使用說明書翻譯了出來,因為專業要求很高,我們一個月掙了2000多元。要知道,那時普通人月工資才200元。94年中學生暑期英語補習學校的空前成功,更使我們有了一筆2萬元的巨款。除了英語專業,學校里還開設了外貿函電、進出口實務等應用課程,這些扎實的專業訓練使我和秦麗霞在杭州找到了令人羨慕的外貿工作。94~96年與國內外客商的工作經歷,使我們積累了創業需要的彌足珍貴的工作經驗。這些工作經驗和校園創業經歷一樣,是母校扎實的學科教育為我們接下來的公司運營打下的堅實基礎。
蘭大精神幫我們穿越創業的驚濤駭浪
98年公司成立。這前后四年多時間,我們推銷鋼筆、指甲刀、杯子、茶葉、洗發水、床單被套、桌椅床柜……,基本上把能想到的東西都賣了個遍,也曾被騙得傾家蕩產、負債累累,嘗盡了人間冷暖、歡笑淚水。直到2000年才找到現在做的這個行業,完成了一批標志性的項目,2003年“萬橋”就已經成為業內的知名品牌。然而,為了確保項目的高品質快速交付,技術、施工隊伍的擴張和多部門相互制約的流程化規范管理也造成了管理成本急劇攀升而且居高不下,導致2003年公司資金鏈斷裂、瀕臨倒閉,到2005年初才起死回生、走出困境,重新進入年均60%以上的高速增長模式,到2012年公司新簽合同額突破2個億,技術與管理人員近200人。
在這個過程中,多次陷入幾近絕望的絕境,卻又奇跡般地走出絕境、活了下來。盡管我們也犯過重大錯誤、失去了幾次重大發展機會,沒能把公司做大、做強、做到全國,但一經回想,還是會禁不住潸然淚下——很幸運萬橋還活著,2000年時的同行現在90%已經不見了。
是什么給我們幸運,讓我們一次次走出絕境、浴火重生?曾經反復地這樣問自己,冥冥之中,可能還是那口氣,那一口看不見、摸不著的“自強不息”之氣,那不就是我們曾經那么熟悉的蘭大精神嗎?
蘭大精神還有四個字,叫“獨樹一幟”,結合現有資源能力與未來發展趨勢,確定發力領域,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萬橋信息從最初的樓宇對講、監控報警、中央空調做起,逐步做到綜合布線、計算機網絡、軟件開發,一直到現在基于軟件集成和數據治理的智慧建筑、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綜合解決方案,成為甘青寧地區實力最強的民營信息化企業。這不就是根據已有資源能力,順應未來趨勢,發現藍海市場,形成自己獨特優勢、“獨樹一幟”的過程嗎?
翠英立根本,昆侖寫精神。原來,“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蘭大精神,早已融入我們的身體,化為堅守、奮斗、創新,成為我們自覺或不自覺的一種遵循,引領我們一次次逢兇化吉,穿越創業的驚濤駭浪。
母校的愛
母校的老師更多的是話不多、卻實實在在、直接用行動鼓勵、幫助、支持學生的成長。
我們94年辦中學生暑期英語學校,外語系的老師給我們的支持是暑期閑置的當時最先進的語音教室、電教室。沒有外語系老師的鼎力支持,哪來英語學校的空前成功?1996年,我們從杭州回到蘭州,交完房租,已經身無分文,是經濟系田秋生老師給我們借的2400元本錢幫我們做成了畢業后創業的第一筆生意。之后,多少次進貨缺錢,是我的研究生導師郭志儀教授用自己的工資為我們解了燃眉之急。在那為了原始積累啥東西都賣、怎么也找不到業務方向的四、五年里,給了我們靈感、啟發、最終走向現在信息化業務的,還是學校的老師。在之后年均增速60%以上的十幾年里,又有多少母校的老師、同學在背后默默地幫助我們提升技術、開拓市場。
母校的愛,是說不完的,感恩不盡的?;啬感>栀?00萬元,只是我們表達對母校情感的一種方式。9月2號的座談會上,袁占亭書記的話更是讓我們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很清楚信息化這一行的艱難,你們做到這個程度很不容易,能不能少捐一點,不要影響你們的正常運營???校友給母校捐款、感恩回饋母校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母校也要關心有困難的校友,還要幫助有思想、有想法的校友做大做強?!疤m州大學書記、副省級領導”,之前對袁書記的印象在這一刻完全坍塌,這不就是我們的老師嗎?這不就是關心、愛護自己學生的母校的師長嗎?
未來的路
眼前我們可以做的是把給母校捐贈的軟件工程實驗室做好,按袁書記的建議,基于ARM架構和華為鯤鵬技術體系,重點開展能滿足手機端應用需求的軟件開發研究。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聯合實驗室。采用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培養工程碩士、專業碩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貢獻蘭大力量。
最近這幾年,我們將把自身在智慧建筑、智慧城市ToB解決方案的優勢與騰訊的連接能力和技術能力相結合,形成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同時,在智慧工廠領域,深入開展工業生產過程控制(DCS/PCS)、生產執行系統(MES)、管理決策系統(ERP/APC)行業解決方案與相關軟硬件產品研發,推動公司業務向智能制造、無人工廠解決方案方向發展。
情感的債,是永遠還不清的。盛世嘉年同鑒百十芳華,長歌奮進共筑未來新象。作為胡煥庸線以西以北、占祖國國土面積56.2%的廣袤土地上唯一的985、211、“雙一流”高校,蘭州大學承載著西部振興的國家戰略和神圣使命。在母校百十華誕來臨之際,如果我們屬于袁書記說的有想法的校友,我們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恐怕就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到全國,為母校爭光,為產業強國貢獻蘭大人的力量。